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莎拉波娃(Maria Sharapova) ~ 宅神新聞通 Residential News · Real Time

SiteTag

莎拉波娃(Maria Sharapova)


瑪麗亞·莎拉波娃(俄語:Мария Шарапова ),1987年4月19日生日。俄羅斯女子網球運動員,為史上第十六位登上WTA單打排名第一的選手,目前世界排名第二(2012年12月3日)。
於四項網球大滿貫賽事中均曾得到過單打冠軍,是網球史上第十位、開放年代第六位達成生涯大滿貫(Career Grand Slam)成就的女子選手。生於蘇聯俄羅斯尼亞甘,四歲開始打網球,八歲時移居美國佛羅里達州布雷登頓,接受專業的網球訓練。



早年
莎拉波娃的雙親早年都住在白俄羅斯的戈莫瑞,但為了躲避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帶來的影響,便舉家搬到蘇聯俄羅斯的西伯利亞,並於尼亞甘生下莎拉波娃。
莎拉波娃兩歲時,全家人又搬到索契,她的父親尤里‧沙拉波夫(Yuri Sharapov)在當地認識了亞歷山大·卡菲尼可夫(Aleksandr Kafelniko),也就是1996年法網和1999年澳網男子單打冠軍耶夫戈尼·卡菲尼可夫(Yevgeny Kafelnikov)的父親。四歲時,莎拉波娃從亞歷山大手中獲得第一把網球拍,並在當地公園和她的父親開始練習網球。
六歲時,莎拉波娃到莫斯科參加網球課程,進而被課程創辦者瑪蒂娜·納芙拉蒂洛娃推薦到美國的網球學校學習。七歲時,她與父親遷往美國佛羅里達州,至於母親則因為受到簽證限制,遲了兩年才完成移民。一開始,莎拉波娃的父親在當地做低收入的工作維生,直到隔年才獲得IMG集團贊助,正式於當地的尼克‧波利泰尼網球學校(Nick Bollettieri Tennis Academy)就讀。

職業生涯

2001-2003年
莎拉波娃於2001年轉為職業選手,並開始在職業賽亮相,但該年僅參加了一項ITF比賽(舉辦於美國的薩拉索塔),並於首輪鏖戰三盤出局。2002年,她以十四歲又九個月的年紀參加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少女組女單賽事,是該組別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選手。在晉級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的青少女組決賽之前,曾參加WTA的太平洋人壽公開賽,並於第二輪被莫妮卡·塞萊斯淘汰。
2003年,她開始完整地參與職業賽事,成功從澳網及法網的會外賽一路打進會內賽,但都在第一輪被淘汰。6月,她在英國伯明罕舉行的DFS經典賽中,淘汰世界排名第15的耶蓮娜·德門蒂耶娃,但在準決賽被淺越忍淘汰。在溫網則獲得外卡參賽資格,淘汰第十一號種子耶萊娜·多克奇後,第四輪在和同胞斯維特拉娜·庫茲涅佐娃苦戰三盤下遭淘汰。
2003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二輪被艾米莉·露華淘汰。之後在日本網球公開錦標賽決賽中擊敗阿尼科·卡普羅什,第一次贏得WTA賽事的冠軍,接著在加拿大魁北克市舉行的貝爾挑戰賽決賽中擊敗米拉格羅斯·塞奎拉(Milagros Sequera),獲得第二座冠軍。 年終世界排名來到第三十二位,並成為WTA年度最佳新人。

2004年(溫網封后)
2004年澳網在第三輪被七號種子阿娜斯塔西亞·米斯基娜淘汰,整個春季在硬地上的最佳表現是於美國孟菲斯打進準決賽,並敗於薇拉·兹沃纳列娃。
在紅土賽事中,莎拉波娃在卡達電訊德國公開賽打進第三輪,世界排名進入至前二十名。法網成功闖入八強,但遭保拉·蘇亞雷斯淘汰出局。與此同時,由於奧運網球項目限制同一國家僅能派出四名選手,儘管莎拉波娃當時排名不低,但因為俄羅斯頂尖好手眾多,使得她無緣參加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。
2004年的草地賽季,莎拉波娃的成績可謂突飛猛進,先於伯明罕的DFS經典賽奪冠,7月,莎拉波娃挾草地連勝之姿一路打進溫網決賽,並意外以大比分擊敗兩屆溫網衛冕冠軍小威廉絲,成為溫網史上第二年輕的女子冠軍(最年輕的冠軍是在1997年奪冠,當時十六歲的辛吉斯),她以6–1、6–4直落二獲勝,也成為史上第一位贏得此項賽事冠軍的俄羅斯選手。
美網第三輪被瑪麗·皮爾絲淘汰,之後在南韓和日本連續勝出兩場錦標賽。10月的蘇黎世公開賽晉級決賽,但被艾麗西亞·莫利克擊敗。莎拉波娃於年底首次參與WTA年終賽,分組賽二勝一負,獲得晉級,決賽在對手腹部受傷的情況下,以4–6、6–2、6–4擊敗小威廉絲,奪得冠軍,年終排名第四。

2005年
2005年,於澳網八強擊敗第五種子暨美網冠軍斯維特拉娜·庫茲涅佐娃,準決賽在拿下首盤,第二盤又有一個破發球局的優勢下,被莎蓮娜·威廉絲大逆轉擊敗(2–6、7–5、8–6)。2月,在日本舉行的Toray泛太平洋公開賽擊敗頭號種子林賽·黛文波特,第一次贏得WTA一級賽事冠軍。三星期後,她贏得卡達Total公開賽,世界排名首次進入前三名。
在太平洋人壽公開賽,莎拉波娃慘遭林賽·黛文波特以兩盤6–0所擊敗。但在那斯達克100公開賽中,連續擊敗兩位前世界第一艾寧及維納斯·威廉絲,最終於決賽敗給金·克萊斯特爾斯,僅獲亞軍,世界排名升上第二位。
BNL義大利國際賽中,莎拉波娃首次晉身紅土賽準決賽。同年法網,莎拉波娃連續兩年躋身八強,但卻遭後來的冠軍海寧打敗。6月成功衛冕DFS經典賽後參賽溫網,準決賽前僅失一盤,將草地賽連勝紀錄增至24場,最終被後來的冠軍維納斯·威廉絲以7–6(2)、6–1淘汰。
2005年夏季登上世界排名第一,成為WTA史上第十六位球後,因而能在美網首度以大滿貫賽事頭號種子的頭銜出戰,在準決賽中以6–2、6–7(4)、6–3敗於金·克萊斯特爾斯。球後位置一共保持了六個星期,年底於洛杉磯舉行的年終賽,雖打進準決賽,但敗於毛雷索莫之下。
全年贏得三項冠軍,成績為53勝12負,年終排名與去年相同,皆為第四,同時依舊是排名最高的俄羅斯球手。

2006年 美網封后
2006年澳網,莎拉波娃穿上睡衣一般的服裝上場比賽,成為花邊新聞。在比賽中她在賽事的準決賽被艾寧決戰三盤下出局。同年2月,她出現在《體育畫報》(Sports Illustrated)一年一度的 運動員泳裝圖輯。2006年初的杜拜錦標賽決賽中與艾寧碰頭,當時她被以5-7、2-6直落兩盤敗陣。
莎拉波娃因為受傷並沒有參加任何紅土賽事,直接參加法國網球公開賽,第一輪面對馬紹娜·華盛頓救回致勝分後反勝對於,第四輪沙芬娜以7–5、2–6、7–5淘汰出局。 在六月舉行的DFS經典賽,被Jamea Jackson在準決賽淘汰,未能連續三年衛冕此賽事冠軍。即使如此,她仍仍是賽事的大熱門,在準決賽被頭號種子阿梅莉·莫瑞絲摩打敗。
莎拉波娃贏得Acura經典賽,在與金·克萊斯特爾斯決賽對戰中,第一次擊敗對手[3]2006年美網決賽,她以兩盤6–4擊敗03年冠軍艾寧,報了一箭之仇,並第二次奪得大滿貫冠軍。之後接連贏得蘇黎世公開賽、林茨女子網球賽。然後參加年終賽,在分組賽三戰全勝,但在準決賽遇上了海寧敗戰而回,年終世界排名第二。

比賽風格
莎拉波娃屬於侵略型底線型球員,她的正反手的擊球力量、深度、角度俱佳。她經常喜歡擊出強力的旋轉球來取代傳統的上網截擊和過頂扣球。考慮到莎拉波娃的身高,她被認為擁有良好的場上速度。2008年初,一些觀察家注意到莎拉波娃在比賽上逐漸成熟,她展現了改良的擺動和跑動,並把過小球和反手切球加入自己的擊球體系。
除了力量感,莎拉波娃最大的優點在於她堅韌不屈的心態和不甘人後的精神,正如Nick bllettieri說的,她「像釘子一樣堅韌」。在2010年的法網比賽上,網壇名宿是這樣評價莎拉波娃的,「對於他來說,比賽到了最後握手才算結束」。莎拉波娃以場上「咆哮」著稱,咆哮聲甚至在2005年溫網的一場比賽中達到了創紀錄的101分貝。在2003年伯明罕比賽的第二輪,在對手 Nathalie Dechy 向主審投訴後,莎拉波娃被要求降低咆哮聲。她回應說她的咆哮是「一種自然的本能」。Monica Seles 稱咆哮是網球運動的一部分,是自然而然的。當被媒體問及咆哮的問題時,莎拉波娃要求媒體「只看比賽就好」。(文字來源:WIKI)